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龙烟黄田矿与黄草梁村的文化生活 [打印本頁]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6 18:54     標題: 龙烟黄田矿与黄草梁村的文化生活

本帖最後由 老乐 於 2016-1-6 19:10 編輯

        龙烟黄田矿与黄草梁村的文化生活


    黄田矿是龙烟铁矿六十年代中期新建的一座井下矿,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和宣化县、庞家堡区交界的锁阳关下黄草梁村,距龙烟铁矿总场庞家堡三十多公里,是离龙烟铁矿中心最远、最偏僻的一个生产单位。黄草梁村过去偏僻贫瘠、闭塞落后,旧社会是个土匪出没的地方,也是一个不毛之地。

    黄田矿的兴建开采,尤其是六八年以后,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一大批抽调回城的知识青年来到黄田矿,给黄草梁村带来前所没有的活力和生机。每当下班时,生活区男男女女来来往往,大喇叭广播声在矿区回荡,跳舞的、唱歌的、打球的布满了办公室的周边空地。村民们站在沟边看着、听着、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议论着,好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这些学生和知青新的理念不仅繁荣了黄田矿文化生活,也让世代黄草梁村民接受了新的事物。

    自从黄田矿职工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盖起了俱乐部,修建了带灯光的篮球场,建起了游艺室、图书馆,又成立了文艺队、篮球队,慰问演出、球类比赛、放映电影活动不断,有些当地的民间文艺队伍也常来演出,文艺宣传队演出了还带有文化大革命色彩的歌舞和歌曲,当地职工也表演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山西梆子,每周有电影、有演出,有球赛,职工枯燥无味的文化生活一下子荡漾无存,立即丰富多彩起来。黄田矿的文艺队、乡艺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在龙烟铁矿的演出比赛中都取得过好成绩。黄草梁村民也越过小沟参与进来,遇有演出,周边的山贤庙、田家窑、二道洼、近北庄的村民不远十几里赶来观看,每年的正月十五,村里和矿上还组成乡艺队互相交流演出,黄田矿周边村庄也跟着呈现出一派红火热闹繁荣的景象。

    七十年代初盛夏的一场篮球比赛更是吸引了村民的眼球,宣化铁厂和龙烟铁矿男女篮球队来黄田矿表演比赛,这引起了没见过篮球赛的黄草梁村及周边农村村民的新奇,互相奔走相告,早早就来到了球场。篮球队来了,他们见了那高大帅气的男篮队员和英姿飒爽的女篮队员真是像看稀罕一样。赛场上十个人玩一个球,你争我夺,连跑带抢,连跳带投,远距离投篮命中,真让人叫绝。尤其女蓝队员光天化日之下,广庭大众面前,身穿背心短裤,露胳膊露腿引人注目,大姑娘小媳妇看的脸红背过了脸,年轻小伙看的心跳加快直了眼,高超的球技、比赛的比分他们全也没看明白。这虽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表演比赛,但却是在向旧的世俗观念冲击,带来的是新的理念。

    在当时那个年代的条件下,俱乐部、篮球场、游艺室、图书馆,文艺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极大地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也带动了黄草梁村及周边村庄的文化活动。


    现在龙烟铁矿黄田矿已闭矿了,只有那职工业余时间盖得俱乐部还屹立在村口,格外显眼。黄草梁村民也因脚下的铁矿资源都发家致富了,家家盖新房,户户有汽车,黄草梁村再也不是那个偏僻贫瘠、落后闭塞得小山村了。



    黄田矿俱乐部(现黄草梁剧场)


[attach]51943[/attach]



[attach]51944[/attach]



[attach]51945[/attach]

作者: 杨焕秋    時間: 2016-1-6 19:43

1# 老乐


    又看到一篇好文章。你把黄田矿的前前后后发展过程描述的非常清楚,由于黄天矿的发展,使得黄草梁这样比较封闭的落后的村落也沸腾了起来,黄田矿我去的不多,我记得好像去那里演出过几次而已,但是通过你的介绍也了解了不少,我非常佩服你的记忆力,前年聚会的时候,你在车上就能把黄天当时生产的一系列数字介绍的很清楚,黄天之旅刚刚开始,继续你的美文。
作者: 百不咋    時間: 2016-1-6 20:03

1# 老乐
  回忆往事总是要静下心来慢慢缕细细想,进入状态中,看你又甩开大手笔拉开了黄田的序幕,赞!黄田的故事太多啦,让我们共同回首吧!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6-1-6 20:19


    黄田矿的建立,给周边农村特别是黄草梁村带来了新文化,也带来了新观念,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如今,黄田闭坑有20多年了,黄草梁村的农民却都发家了,很多人家门前都停着小汽车。应该说黄草梁村的发展,离不开黄田矿,离不开龙烟。
    还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开采的20多年里,作为黄田和龙烟,都是亏损的,年年亏空,直到最后闭坑。矿井移交给黄草梁后,村里发了大财,他们靠矿,好多人家买了小汽车。同样是那个矿,同样的开采条件,国营不行,私人干就行,这是为什么?

作者: 老杨    時間: 2016-1-6 20:45

1# 老乐
          去年我和论坛网友们总算去了一次黄田,没留下遗憾!

作者: 龙延组合    時間: 2016-1-6 21:56

本帖最後由 龙延组合 於 2016-1-6 22:14 編輯

1# 老乐
      乐兄的这篇回顾文章好!
      说的是黄田矿与黄草梁村的文化生活,其实折射的是龙烟铁矿与庞家堡。最主要的是大批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工人、大中专毕业生,带来的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它的潜在影响作用是绝对不可低估的。此外,从衣着、普通话、生活习俗及与职工下一代的近距离接触等等,也让黄草梁的村民从新奇,到认可、到学用。
      据说,黄田闭矿时,俱乐部是应村里要求被留了下来,用于村民文娱生活的,这真是件幸事。

作者: 老王    時間: 2016-1-6 21:59

1# 老乐
一篇回忆黄田矿与黄草梁村文化生活的好文,当时繁荣热闹的情景,使人们感受到工农之间的情深。让工农携手奔向新的美好生活。
作者: 九斤    時間: 2016-1-7 06:03

1# 老乐
  
     黄草梁村的变化是由于有了龙烟铁矿和黃田矿。龙烟铁矿的存在给整个庞家堡周遭的农村都带来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期待下文。

作者: 紫玉    時間: 2016-1-7 06:07

1# 老乐

  此文写得生动,真实,读来亲切。老弟不愧是黄田的人,黄田矿的兴旺,离不开68年以来分去的大中专学生,学生们更是活跃文化生活的主力军!黄田矿的兴旺带动了黄草梁村的发展和文明,最终得到实惠的大发大富的是黄草梁村民们。
  难忘的黄田,这里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地方!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10:21

2# 杨焕秋

    我六八年来到黄田,那时刚有三百多人,仅有十排土坯平房,那正是黄田发展的初期,黄田的鼎盛时期是在八十年代初,职工达到了一千五百多人。刚到黄田时我们都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的热血青年,是给黄田矿及黄草梁村带来了活力和朝气。不过我在黄田仅仅待了八年。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10:31

3# 百不咋

    你也是首批参加黄田建设的大中专毕业生之一,曾为黄田的发展摇旗呐喊过(广播员),你家洋洋是唯一一个六八年到黄田直至调走就没挪窝的第一人,你们对黄田的事情更有发言权,等待你对黄田往事回忆的广播。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10:32

4# 老刘

    这是一个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10:37

5# 老杨

    你一上班就在850选厂,那是多少人想往的单位,是论坛解除了你没去过黄田矿的遗憾。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14:43

6# 龙延组合

    六八年龙烟铁矿分来了二百多大中专毕业生,后来就陆陆续续分来了不少学生和抽调来大批下乡知青,他们改变了职工队伍的结构,从各方面都体现了全新的理念,龙烟铁矿这弹丸之地成了大中城市的一个缩影,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繁华和繁荣。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14:46

7# 老王

    你们五十年代就来矿了,黄田矿的建设有你们前期的工作,你们了解的比我们更多。
作者: 风云    時間: 2016-1-7 16:48

老乐:我一直在山下,对黄田矿和近北庄矿都不太了解。只知道黄田和近北庄的矿从东一溜井往850运。黄田和近北庄矿都离总厂很远,条件很艰苦,太多的就不清楚了。看了你的介绍才知道那里也有很多故事。
作者: 龙延组合    時間: 2016-1-7 18:40

14# 老乐
[attach]51946[/attach]

2013黄草梁村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20:08

8# 九斤

    你也是六八年来到龙烟的学生,也是矿女蓝队员,孙兆文也酷爱乒乓球,也是黄田乒乓球队员,也为当年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尽力了,在那火红的年代,充满朝气的场面我们都不会忘记。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20:16

9# 紫玉

    黄田矿是我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站,你是黄田第一代广播员,你也是文体爱好者,既打篮球也打排球,当年打排球的还是不算多,黄田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好多美好的回忆,使我们难忘。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20:21

16# 风云

    你没去过黄田吧?那里比起山下总场还是更显单调枯燥。
作者: 秀才    時間: 2016-1-7 20:40

本帖最後由 秀才 於 2016-1-7 21:55 編輯

1968年12月28日我来到黄田,那情那景与老乐说的一模一样,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搅活了一潭死水,又是憨厚朴实的工人老大哥给了我们留下来的勇气,谢谢这个群体,更感谢老乐把四十多年前的片断重显眼前,太好了!
作者: 难忘的龙烟    時間: 2016-1-7 20:50

15# 老乐


      大哥晚上好!看了您的佳作,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那个年代我和宣传队的队员们一起到黄田矿演出的场面浮现在眼前,一幕幕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谢谢您的好文章!
作者: 秀才    時間: 2016-1-7 20:53

1968年12月28日我来到黄田,那情那景与老乐说的一模一样,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搅活了一潭死水,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20:59

本帖最後由 老乐 於 2016-1-7 21:07 編輯

21# 秀才

    哈哈!又是一个老黄田,我们一起来的,一起搅活了这潭死水,那时虽然挺艰苦,但我们很开心,黄田的往事总也忘不了。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7 21:53

22# 难忘的龙烟

    那阵你还小,你是文艺宣传队小队员去过黄田,正是你们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使黄田的文化生活格外的红火。
作者: 天津人    時間: 2016-1-8 10:13

1# 老乐
       我没有去过黄田,当时只知道很高,比下面冷,只看到去黄田的交通车,像一个大笼子一样。近北庄也没有去过,只是在论坛上看到黄田,和近北庄的照片,你在黄田,近北庄,850 ,矿大楼都待过。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8 18:06

26# 天津人

    你下过乡,下过坑,就是没上过黄田,真是遗憾。黄田不仅海拔高天气冷,还很偏僻。
作者: 雨丝    時間: 2016-1-9 15:04

本帖最後由 雨丝 於 2016-1-9 18:14 編輯

27# 老乐
      “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搅活了一潭死水···”秀才大姐的语言精练而生动。确实如乐哥所述,黄田矿的开采,大批的外来人员入驻,使偏僻的小山村打开了眼界,犹如一个移民城镇,各种文化习俗交融。只可惜还是太偏远了点,年轻人除了靠一腔建设矿山的火热激情支撑着外,业余文化生活枯燥得很呢(那个年代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好儿女志在四方,如歌词“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地心,革命时代当尖兵。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赤胆忠心···”)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9 21:38

28# 雨丝

    秀才的语言确实不仅精练而生动,还别具特色。我们都是黄田出来的人,当年是热血青年,朝气蓬勃投身矿山建设,那阵虽然生活单调苦闷,但还是有一定的乐趣,也有无穷的回味。
作者: 优哈优哈    時間: 2016-1-9 23:23

1# 老乐


    乐哥,对黄田文体活动回忆总结的全面,赞!
作者: 雨丝    時間: 2016-1-10 12:30

本帖最後由 雨丝 於 2016-1-10 14:31 編輯

26# 天津人
      您说黄田交通车像个大笼子,是不开始没有蓬啊?72年那会是悶罐车,有点像囚车。记得人们就像肉饼子一样使劲往里塞,外面人怎么着也得上去呀。挤得里面前胸贴后背,瓷实到了快要窒息了!第一天上黄田就是这样,所以我极少下山。去一趟总厂比去趟北京不易。
    可干了食堂会计后,每月开完工资人们集中买饭票,晚上关不了门,清点票款到10点多,几天就几万。矿大楼旁边的银行不让积压现金太多,有时实在挤不上去只好截个拉矿的车下山。啥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哇(也不懂找领导)多年后越想越后怕。一个人提着个旧提包(蓝已潲成蓝灰,皱巴巴脏兮兮的)要顺着散落矿渣的荒寂山道走出一大截呢。司机也是陌生的啊。所幸竟未碰上一个歹人。5~6万在70年代不是个小数,也许就是那个破提包打了马虎眼,不然拼了我的小命也是保护不住国家财产的,打死扔下深山老涧案破了破不了难说···
      


作者: 老王    時間: 2016-1-10 13:37

本帖最後由 老王 於 2016-1-10 13:46 編輯

31#[/url] 雨丝
你还有这段险事,真不容易呀。
作者: 雨丝    時間: 2016-1-10 14:20

26# 天津人
     ( 接上)

      到了银行算交款大户,几个人立马放下手头围过来一块点,那会五元二元一元毛票多用,现在20万百元钞捆结实了也没多大体积。 后来保卫部门发现了问题,可面对蜂拥而挤拼了蛮力的矿工们他也没办法。
    这是交通车故事之一。还有。那些 刻骨铭心的尘封往事从未提起,也不想忆起!
    5·28我们再上黄田,为什么仔细辨别寻觅那条黄田大道呢?(从机关·宿舍到食堂不足百米,宽约4~5米)就是在那露个面,同时也有着难忘的故事。还有在俱乐部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
    不可否认矿领导工会等尽力调剂了职工生活,那会厂矿就是职工的家啊。黄田后来也换了大轿子车。那个时期条件差,初级阶段嘛。
    好在几年前温总理好像是在新年贺辞里吧提到了“要让人们过有尊严的生活”,后来“幸福指数”这个词也常被提起。它唤醒了人们对活着的意义的重新思考,和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意识。现在,“一块砖”也粉了,“螺丝钉”已无用,就看晚景如何啦。  
    历史发生了多大变化啊。
      
      


作者: 老王    時間: 2016-1-10 16:40

33# 雨丝
回忆的很细,接着多回忆一些各样故事吧。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10 22:44

30# 优哈优哈

    你到黄田虽晚些,对黄田矿和黄草梁的文化生活也会有很深的体会。
作者: 龙延组合    時間: 2016-1-11 10:55

35# 老乐


      乐兄您这次更乐了吧! 雨丝及其他龙烟人给补充的一些细节真棒!您是抛玉引金啊,这个主题帖更完善了!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12 07:09

本帖最後由 老乐 於 2016-1-12 15:37 編輯

33# 雨丝


    你在黄田待过,对黄田好多事还是有印象。好多事情回想起来不堪回首,像那闷罐交通车,说它像囚车我看还不如囚车,一个敞篷车汽车扣个铁壳子,开个小窗户留个口当门,里面有四排像排椅的座,这比敞篷车能遮风挡雨,夏天还不如敞篷车呢。这样的交通车那时还不是天天有,家属在山下的一个星期可回两次家,单身职工星期天休息可下山,年轻人在上面憋了一个星期,想下山去“王府井”转转是可想而知的。星期天一大早人们就等在车场,车一来就蜂拥而上,什么男女老幼挤上去是目的,两排座中间还站着人,个高的都直不起腰,人挨人人挤人,脸对脸面对面,谁挤谁谁挨谁都无话可说,那挤在一起的尴尬和味道是可想而知。坐车的在挤,不坐车的在看红火,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上山不易回来也难,人们转完市场没得干,人们就像一群散落的羊在总长转悠,等下午的车,怎么挤下来的再怎么挤回去,这一个天比上班还累。当年八区到总场、850、六坑都是这样的交通车。说来也怪,这样的车拉这么多人走这样的路,也没出过什么事。
    再说你在伙房当会计,每当开资时人们都去换菜票,忙得关不上门,还得把钱整理好,也是够辛苦的了。下山对账、交款、领票,破提兜里装几万块钱,也去挤交通车,碰什么车坐什么车,坐上拉矿车不到总场下车还得走一段,那时黄田有个生活车,你也不知跟领导说一声派个车,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啊。
    在黄田生活仅管有好多酸甜苦辣,有苦也有乐,那都是过去了,我们也都走过来了,回忆过去过好今天才是正事。等待你更多的黄田故事。

作者: 老乐    時間: 2016-1-13 09:33

37# 老乐

    黄田的交通车归属大修厂(原工运工区),为解决职工生活问题,矿上给黄田专门配备了一辆生活车,用来给食堂买粮买菜,这就是老黄田人都知道的车牌尾号是896的解放牌汽车,有谁还能记得这辆车的全号是多少吗?记住的我佩服。

作者: 风云    時間: 2016-1-13 17:53

老乐:解放车自己按的棚子,那种车我坐过,很难受,也很不安全。那时人们没办法,命也不值钱。现在想起来坐那种车,还心有余悸。




歡迎光臨 红石山论坛 (http://www.hongshishan.66rt.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